跖狗 卷一 
作者:徐行
繪者:葉羽桐
頁數:343頁
出版社:明日工作室

圖片來源:http://minibook.pixnet.net/blog/post/31127949


  「你知道嗎?櫻花飄落的速度,秒速五公分。」、「要以什麼樣的速度活下去,才能再次見到你呢?」在新海誠導演的動畫電影秒速5公分預告中,如此述說著。就為了一個相信對方的理由,在寒冷的車站裡等著戀人的到來,那是什麼樣堅定不移的信心,又是怎麼樣痛苦的等待呢?我不知道,因為我沒遇過那樣的人,但狗子有、嘉義也有。他們沒有說是兄弟的話就如何如何那種客套的話,只是重覆著多年不變的台詞:「我會救你的!」在救來救去的片刻中,江湖不見了,變成一種小清新,就像戀人的暗語,不必說出口,也知道對方的心意。好像你在大街上遍尋不著時,從身後冒出來的戀人一般。「我就是知道你。」在那、做什麼,一點都不重要,因為兄弟是一輩子的事,不用說出口,只要記得:「不管幾次,我都會救你的!」如果有那麼多危機發生的話。

  盜跖養的狗對著堯叫,堯是多賢明的人,為什麼狗要對著堯叫呢?因為他不是堯養的狗,不對陌生人叫,要對誰叫呢?作者巧妙的拿了這個典故,套在小說裡。狗子不是狗,但他的確忠心,所以才會奪劍逃亡以報恩。要說這是一本好看的武俠小說,我會叫你滾遠點,最好別看。因為它真的不能算是一本好看的武俠小說,充其量,只能算鄉野傳奇,為什麼要這樣說呢?因為它夠嚇人,在夜晚大宅中,一堆黑蛇在腳邊,最慘的是,你想跑還跑不掉,光想就覺得可怕。「喂!你嘛卡好,不會用輕功喔!」你問我,我問誰啊?在院子裡跑不掉,還說會武功,不笑掉人大牙,但,好像沒規定高手一定要會輕功耶!所以A不會、B不會,狗子不會、嘉義也不會,那高手哩?我那知道啊!這問題我一想,就忘掉害怕了,哈,這真是好書一本,可以讓你回想起那些武林中人的厲害,但又把你推向火坑,「這裡什麼都沒有啦!」那那把劍是怎樣?

  「我認識的一個老頭說,禍水這把劍砍過一千人就得易主。如果你能當那第一千零一人,就能抓住禍水。」說這話的狗子也真的抓住了。名劍用久要換人,這我還第一次聽說,不過缺口的劍,那主人不會拿去磨喔?有人當廚師卻從不磨刀的嗎?所以這第一假設我就不服。再說狗子明明就把劍拿走了,怎麼劍到後來又在官老爺那,這中間的過程也沒說清。「有什麼是一看就知的劇情嗎?」有啊!都說了,「不管幾次,我都會救你的。」那麻煩你在後面幾卷說一下,我看的有點胡塗了。這名劍不像名劍,絕招不像絕招的禍水,到底是在搞什麼名堂。狗子都抽空說書去了,嘉義一把刀使得還算可以,那天江湖救急一下,擺個路邊攤,我也不會覺得奇怪,因為都說了,這是鄉野傳奇,再給我多點,我要聽故事啦!

謝謝明日工作室贈書


本書介紹

《跖狗(卷一)》


徐行◎著 | 葉羽桐◎封面繪圖 | 初版日期:2012.9.13 | 售價:280元


特色

第七屆溫世仁武俠小說大獎首獎
 
盜跖的狗對著堯吠叫,不是堯不夠賢明,而是因為堯不是牠的主人。我信你也不是你比人聰明或誠實,只因為你是我兄弟──

「講太完美的故事,會得到報應。」

──燦爛天才 徐行 的橫空出手


武功可以天衣無縫,人生卻是千瘡百孔
 

駱以軍:「被作者那噴著光燄的天才所征服!」

喬靖夫‧甘耀明‧果子離‧施達樂‧陳夏民‧楊富閔 感動推薦


駱以軍:

《跖狗》一如其引:「跖之狗吠堯,非貴跖而賤堯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」……它動員的文字,令人懍畏,那是寫實主義的不厭細節,而能在「武俠」這一小說話語世界,找到一種「陽剛義理」和「陰柔典型」,像太極的陰與陽之互相盤旋、衝撞,扭絞。

作為讀者……你不知不覺被它那如藻井一圈一圈套上、細細咬合的無數小扣環,突然,整個故事如飛簷走壁,不知何時已偷天換日,往那幻妄煙花異境,輕盈地連續撲掀幾次翅翼,像鳥那樣直飛而去。
 

簡介

狗子從前是扒手,只要是世上有的東西,他就有偷的法子。

為了嘉義一家人,狗子什麼都願意做。他殺人是因為要救人,奪劍而不得不逃命;而嘉義一心只想把狗子找回來……他們一起聽過好多個故事,他們是兄弟。

燒燎絢麗的火燄刀,對上三千變化的禍水劍──你要夠狠才能贏!

李延年一無所有了。她跟妹妹的名字雜耍班師父取的,妹妹是繩伎,就取豔麗的名字;她練的是吞刀吐火,需要吉祥長壽的名字,像是「延年」。

李延年心中只有追殺仇人這個執念,只因為妹妹從來不跟她要,所以她要把一切都給她……


作者自序

徐行
台灣人。


剩下的,讓故事說。

那只是一個故事

人是為了什麼要說故事?

是謊言的預演還是推理的訓練?

為了解釋什麼?或是掩蓋什麼?

 
人類的第一個故事會是什麼樣子呢?一個衣不蔽體的野人站在一地殘缺的腳印中央,他就看見了一群人獸的爭鬥,這個腳印覆在那個之上、什麼被追獵、什麼翻滾撲捉,然後他要決定是要趕快逃走,以防掠食獸仍在附近,還是循著腳印去找那負傷逃脫了的同伴。他不知道這些事是不是真的發生過,一切只在他的腦中,那只是一個故事。

或者一個人在深夜裡無意中仰望星空,看見千萬光年之外一顆星星熄滅了,為此驚慌不已。為什麼光會消失?如果所有發光之物終將黯淡,那麼每天早上照耀大地的太陽是不是也有這一天?是不是所有的光明終將消逝於黑暗之中?他用雙手環抱自己,感到心底有某種可怕的東西慢慢爬上來,但當時「孤獨」這個字眼還沒被發明出來,因此他對此無話可說。於是他對自己說了一個故事,在遠得看不見的天空之上,有一片草原,星星就是這片草原上的繁花,像地上的花朵一樣,今天摘下了,明天又會再長出來。一個溫柔的愛人摘去了一朵,明天、天空的草原裡還會有新的花綻放。如此他就不再去想為什麼光明終將消逝,和明天升起的太陽是不是終有一天會熄滅,這些對他而言不但不重要而且很危險的事,畢竟在他進行哲學思考的時候,很有可能後面有隻尖牙利齒的肉食動物正在列菜單。

那只是一個故事,而且沒錯,我們的太陽也只是一顆終將熄滅的星星。

故事張開了一張網,把所有不確定和迷惘都隔絕在外,溫柔包覆,使人不致墜落。

也很有可能、第一個故事是這樣的,一個寒冷的山洞中、垂死的孩子和心碎的母親。母親看出了孩子很害怕,便對他說:明天,我們會到樹林裡去採最甜的莓果、在發亮的小溪中飲水、在微風輕拂的草原上撲捉飛蟲……明天、等到你好起來的時候。

母親知道她留不下這個孩子,但還是在他耳邊不斷地輕聲說話、說那些不管他們多麼渴望也不會實現的小事,而那終究只是一個故事。

為什麼人要說這些不知道有沒有發生過、不知道會不會發生、或心知永遠不會成真的事?

為了解釋什麼或是掩飾什麼?

英文的story源自希臘文的historia,原意是探尋、調查。

愛因斯坦利用思維實驗假想自己在宇宙中追逐一道光,這是狹義相對論的起點。故事有的時候是理論工具,所有的假說在被驗證前都只是故事,故事就是我們探尋真相的探針,刺探現實的各種可能性,但故事真正的意義卻不在尋找答案,解決問題,而是製造問題,惟恐天下不亂地提出各種可能,製造額外的、絕大多數不必要的資訊,然後、其中也許有那麼一點真實,但故事並不在乎。

醫生也許必須對所有症狀都有明確迅速的解釋,可是故事並不想解決或治癒任何東西、故事容許迷失。

故事並不總是幫助人,有些人相信如果說了一個太好的故事,是會招來報應的。

上田秋成的《雨月物語》在序裡寫道:「羅子撰水滸。而三世生唖児。紫媛著源語。而一旦堕悪趣者。蓋為業所偪耳。」

宣鼎在《夜雨秋燈錄》自序中說,因為在冬天看見了蝴蝶,因此設壇扶乩,呈上自己的文章,乩仙告訴他他的前世是一個道士,「以弄筆頭獲過,今又弄筆耶?」

即使如此,人還是不斷說著故事。

人是為了什麼說故事?動物也許會用聲音和姿態欺騙掠食者,也許會說謊,但所有動物中,只有人類會說故事並且為故事沉迷。

故事是謊言的預演嗎?或者僅是人類大腦演化出推理能力時生出的副產品?就像嬰兒的囟門,因為人類的腦部越來越大,為了順利通過產道,只好設定了一個未癒合的腦殼,不限制腦部的發育,但也使人類的新生兒比其他動物都要更脆弱。故事解除了人思想的限制,卻也有時讓人脆弱、使人迷惑。

在故事中可以實現現實中不能成真的一切,但故事的意義並不是從現實中逃開,現實並沒有那樣可憎,非得逃避不可,只是它總是靠得太近遮蔽了所有的可能性,但只要有一個瞬間,人的心念可以被故事所吸引,就能暫時離開現實,然後看見現實的另外一種樣貌。

現實會欺騙人,但故事真誠地說:這只是一個故事。

故事並不指導人、拯救人、幫助人、它甚至不安慰人,可是它讓人思考,並且不拒絕一切看法。現實強迫人形成看法,可是故事並不在意人的看法,你可以以所有的角度去看它甚至可以毫無看法地任由它流過,故事是冬天的蝴蝶,冬天裡沒有食物也沒有同伴,冬天的蝴蝶沒有任何目的地生存,它唯一的意義,不過是打破「冬天沒有蝴蝶」這個限制,不為什麼地。

我也不為什麼地去讀故事,然後覺得「這樣好像會很有趣」,就說了一個故事。如果有人能夠覺得有點有趣,有那麼一個瞬間,可以吸引某人的心思,那再好不過。

只有人會說故事、只有人會被故事吸引,即使明知不是真的,只是一個故事。

我說了一個故事,並不為欺騙,或者解釋什麼、治癒什麼,我的探尋並不追求答案,我的謊言並不冀望成真,我只是一個沉迷於故事的人。

如果故事是謊言,那麼我說謊成性、如果故事是掩飾,那麼我恆久沉默。


我沒什麼可說的,所以我讓故事說。


官網試閱:http://ebook.tomor.com/bookindex.php?type=book&mallid=5&bookid=1186

BLOG試閱:http://minibook.pixnet.net/blog/post/3112794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rd2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